PRODUCT CLASSIFICATION
产品分类使用高温管式保护电炉时,需从操作规范、安全防护、设备维护及环境控制等多方面严格把控,以确保实验安全、设备稳定运行并延长使用寿命。以下是具体注意事项:
一、操作规范
预热与升降温控制
缓慢升温:使用或长期停用后,需以10-20℃/min的速率缓慢升温至工作温度,避免炉膛因热应力开裂。
阶梯降温:实验结束后,按程序设定阶梯降温(如每阶段降温50-100℃并保温30分钟),防止炉管因快速冷却而破裂。
禁止空载运行:炉内无样品时不得开启加热,避免局部过热损坏炉膛。
样品放置与负载管理
均匀分布:样品需放置在炉管中央,避免靠近炉口或加热元件,确保温场均匀。
控制重量:单次处理样品总重不得超过炉管额定负载(通常为炉管容积的1/3-1/2),防止炉管变形。
避免遮挡:样品间需保留间隙,确保气体流通和热辐射均匀。
气氛控制
抽真空与充气顺序:
真空环境:先抽真空至-0.1MPa以下,再通入惰性气体(如Ar/N₂)至常压,重复2-3次以置换氧气。
还原性气氛:通入H₂前需用N₂吹扫,防止氢氧混合爆炸。
流量控制:气体流量需根据炉管容积和实验需求调整(通常为0.5-5L/min),避免气流过大导致样品飞溅。
二、安全防护
个人防护
穿戴装备:操作时需佩戴耐高温手套、防护眼镜、防尘口罩及实验服,防止烫伤、飞溅物伤害或吸入有害气体。
禁止直接接触:炉体表面温度可达40-100℃,运行中严禁触摸。
紧急处理
超温报警:设备配备超温保护功能,若触发报警需立即断电并检查温控系统。
气体泄漏:通入可燃气体(如H₂)时,需在炉口安装氢气检测仪,泄漏时自动切断气源并启动排风系统。
火灾应对:炉旁配备干粉灭火器,禁止用水扑救高温设备火灾。
电气安全
接地保护:设备需可靠接地,防止漏电触电。
避免潮湿环境:禁止在湿度>80%的环境中使用,防止电路短路。
定期检查:每月检查电源线、插头及接地线是否破损。
三、设备维护
日常清洁
炉膛清理:每次实验后用软毛刷清理炉内残渣,避免腐蚀炉膛。
炉管清洗:石英炉管可用稀盐酸浸泡去除氧化物,刚玉炉管需用砂纸打磨。
密封件检查:每月检查法兰O型圈是否老化,及时更换。
定期保养
加热元件更换:硅碳棒每1-2年更换一次,电阻丝每2-3年更换。
保温层修复:若发现炉膛保温材料粉化或开裂,需重新填充陶瓷纤维。
温控系统校准:每半年用标准温度计校准温控仪,误差需控制在±1℃以内。
长期停用处理
清洁干燥:停用前需清洁炉膛,置于干燥通风处。
防潮措施:炉口用防尘罩覆盖,内部放置干燥剂。
定期通电:每3个月通电运行1次(温度≤300℃),防止元件受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