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ODUCT CLASSIFICATION
产品分类
更新时间:2025-11-17
浏览次数:53使用管式气氛炉前,需从设备检查、材料准备、环境配置、安全措施、操作培训五个方面进行系统准备,以确保实验安全、数据准确且设备寿命延长。以下是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设备检查与调试
外观与结构检查
检查炉体、炉管、法兰连接处是否有裂纹、变形或松动。
确认炉门密封条完好,无老化或破损,确保密封性。
检查加热元件(如电阻丝、硅碳棒)是否完整,无断裂或短路迹象。
验证温度传感器(热电偶)安装位置正确,与炉管内壁无接触。
电气系统测试
连接电源前,确认电压、频率与设备铭牌一致(如380V/50Hz)。
使用万用表检测接地电阻,确保接地良好(≤4Ω)。
空载通电测试:设置低温(如100℃)运行1小时,观察温控仪表显示是否稳定,加热元件是否均匀发热。
检查急停按钮、超温报警功能是否正常。
气路系统检漏
关闭所有阀门,向炉内充入惰性气体(如氮气)至微正压(约0.01MPa)。
使用肥皂水涂抹法兰、阀门连接处,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漏气率需≤1×10⁻⁹ Pa·m³/s。
若抽真空使用,需用真空计检测炉内真空度,确保达到实验要求(如≤10⁻³ Pa)。
二、材料准备与预处理
炉管与样品容器
根据实验温度选择炉管材质:
≤1200℃:石英管(透光性好,便于观察)。
1200~1600℃:刚玉管(氧化铝陶瓷,耐高温)。
特殊气氛:金属管(如不锈钢、镍基合金)。
样品容器需与炉管材质兼容,避免高温下反应(如石英舟用于氧化实验,石墨舟用于还原实验)。
样品需干燥、无挥发性成分,粉末样品需压实或使用粘结剂成型。
实验气体
惰性气体(N₂、Ar):纯度≥99.99%,用于保护样品或防止氧化。
还原性气体(H₂、CO):需配备防爆装置,纯度≥99.9%,并安装气体纯化系统(如除氧器)。
反应气体(CO₂、CH₄):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需通过流量计精确控制。
辅助材料
密封圈:氟橡胶或硅橡胶,耐高温且化学惰性。
绝热材料:陶瓷纤维毯或莫来石砖,包裹炉体外壁以减少能耗。
清洁工具:软毛刷、吸尘器、无尘布,用于清理炉膛内氧化物。
三、环境配置与安全措施
实验场地要求
通风良好:安装排风系统,避免可燃气体积聚(如H₂浓度≤4%)。
远离易燃物:炉体周围1米内无纸张、溶剂等。
防震:设备放置在稳固台面上,避免振动影响温度均匀性。
电源稳定:配备稳压器,防止电压波动损坏设备。
安全防护装备
个人防护:耐高温手套、防护眼镜、防毒面具(处理有毒气体时)。
消防设备:干粉灭火器、沙箱,置于易取位置。
气体泄漏报警器:实时监测可燃或有毒气体浓度,超限自动报警。
急停装置:确保操作人员可快速切断电源或气源。
应急预案
制定气体泄漏、火灾、超温等突发情况的应对流程。
定期组织演练,确保操作人员熟悉应急操作。
四、操作培训与文档准备
操作培训
熟悉设备说明书,掌握温度设置、气体切换、炉门开关等操作步骤。
学习安全规范,如禁止在高温下直接打开炉门、禁止触摸加热元件等。
了解设备维护周期(如每500小时更换密封圈、每1000小时检查加热元件)。
文档准备
实验记录表:记录温度、时间、气体流量等关键参数。
设备维护日志:记录更换部件、故障维修等信息。
安全检查表:每日实验前检查气路、电气、密封等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