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 CLASSIFICATION
产品分类实验室箱式电阻炉的工作原理如下:
**电能转化为热能部分**
通常箱式电阻炉内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发热元件来实现电能到热能的转化 :
1. **电阻丝**:当电流通过电阻丝时,由于电阻的存在,根据焦耳定律(Q = I²Rt,Q为热量,I为电流,R为电阻,t为时间),电阻丝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电阻丝的表面负荷较大,抗氧化性能较好,其氧化后生成的氧化铝膜具有良好的抗化性和较高电阻率,除特定含硫气氛等外,有较好的耐腐蚀性。
2. **硅碳棒**:由碳化硅制成棒状或管状,是碳化硅的再结晶。当电流通过时,其电阻使硅碳棒发热。其具有硬度大、变形小、抗氧化(与酸性物体不起反应)等特点,适合在1400℃以下的电炉中使用。但要注意新旧棒不宜混用,长期使用后其阻值会变大等情况。
3. **硅钼棒**: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成。电流通过后,其发热工作。其表面可在高温下形成一层氧化膜,起到保护作用。适合在1200 - 1800℃的高温下使用。其特点包括在室温下硬而脆(操作需小心),在1350℃以上变软有延伸性,安装时应离炉膛与炉底有一定的距离;具有一定的抗急冷急热,除了发热温度高外,还有抗老化、新旧棒可混用等优点。
**热量传递与温度控制部分**
1. 热量从发热元件通过热辐射、热传导等方式传递到炉体内部空间。
2. 炉内被加热的物体吸收热量而逐渐升温。
3. 测温元件(如K型热电偶适用温度为0 - 1200度,材料为镍铬和镍硅等)将炉温转变成电信号 。
4. 电信号传输到控制系统(如智能温度控制调节仪等) 。
5. 控制系统将这个信号与程序设定的温度进行比较等运算后,输出一个调节信号去控制(如通过控制触发器,进而触发调压器等方式)电炉的输入功率大小等 ,实现对炉内温度的精确调控,如升温、保温、降温等不同阶段的温度控制 。
**炉体结构辅助部分**
1. 炉衬一般采用耐火材料(如高温纤维板、高温砖等)和保温材料(如陶瓷纤维、高温毡等)制成 ,减少热量向炉外散失,起到节能和维持炉内温度稳定的作用。
2. 炉体外壳通常采用具有一定耐温、耐久、耐氧化、耐酸碱等特性的材料制成,有些还设有风冷等散热结构等 。